本階段重點如下:

  • 側邊氣囊
  • 底盤隔音
  • 恆溫

側邊氣囊

安裝側邊氣囊需要具備下列條件:

1.支援側邊氣囊的電腦
2.側邊氣囊衝撞感測器
3.側邊氣囊
4.專用線組

極少數的GOA Corolla才有配備側邊氣囊, 欲搜集這些零件實不容易. 幸好Toyota年份相近的車款很多零件是通用的, 像側邊氣囊衝撞感測器是流用GOA Camry的, 而側邊氣囊電腦也可以找GOA Corolla的雙生車- Geo Prizm等等.

感測器的位置在B柱下方, 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固定住. 將氣囊接上去, 開紅火測試看看, 儀表板氣囊指示燈熄滅級表示正常.

圖1.側邊氣囊感測器安裝在B柱下方

接下來我得請廠商幫忙把那兩顆氣囊給埋進椅背內, 如此便可大功告成.


底盤隔音

關於強化底盤隔音, 我嘗試流用另一款車的隔音材料. 這是在殺肉廠無意發現的, 該款車雖是國產車, 但原廠確實下了不少工夫在改善隔音, 無怪乎當時開這款車時發覺原廠隔音效果真的還不錯, 直到翻開地毯後才恍然大悟.....

原來, 該款車自擋火牆開始到後車廂完整地覆蓋一層約2mm的橡皮材質, 連前後輪拱和後障板都不放過; 下面還貼上一層約20mm的雜棉隔音毯, 比GOA還厚一倍, 作法媲美很多高級車.

圖2.該車款的原廠隔音材料, 厚達約2mm的橡皮及20mm的隔音毯

更難得是很多角度甚至於些塑膠扣的位置竟與GOA相同? 一度懷疑又是被原廠偷掉的配備之一, 經查證ToyoDIY確無此東西, 只能推測以年份來說這款車應該是GOA Corolla的遠親. 事實上很多零件是通用的, 例如大燈撥桿等. 這樣說就知道了吧!

圖3.右前座安裝示意圖, 尺寸相當吻合

圖3.左前座安裝示意圖

圖6.後座安裝示意圖

隔音毯稍為修改一下就可以合上去, 無論長寬都很吻合, 只差A柱輪拱處沒裝. 這是因為該處的隔音材料很難拆下, 只好作罷. 至於效果如何還未知, 等小藍內裝復原後再上路測試.

圖7.右前座與前擋隔音毯的角度完全密合

圖8.左前座與前擋隔音毯的角度, 分毫不差.

做完隔音後終於可以換上後座出風口專用的地毯, 準備已久的Corolla S專屬腳踏墊也派上用場了.

內裝改造終告結束, 總算完整呈現Corolla S的風貌了.

圖9.裝上後座出風口專用地毯及Corolla S腳踏墊

圖10.罕見的Corolla S腳踏墊


恆溫

答案揭曉的時刻來臨了. 我將原空調系統的插頭取下, 換上Premio感測器及恆溫控制器. 事實上我並未把原空調系統捨棄, 因不知能否成功, 萬一失敗我可以馬上恢復原狀.

引擎室有一條控制線跟Premio不同需做調整, 其它線路原理幾乎是一致的.

最後發動引擎.

先測試每一段風向是否能正確擺動, 然後開空調, 壓縮機順利作動. 從手動模式開始測試, 旋轉溫度開關從最冷到最熱試看看, 閥門會隨之擺動, 冷熱出風量正常, 後座出風口也能感受到一股微微的涼意.

圖11.出風口最冷溫度可下探至8度以下

接著開啟恆溫, 設定溫度在25度, 溫度先下降再慢慢上升到24-26度左右, 證明恆溫控制確已發生作用. 唯溫度如果設在27度以上恆溫就會暫時失效; 原因可能出在GOA Corolla少了一條從引擎電腦輸出的水溫訊號給控制器去調節熱風, 我只能暫用日規AE111的方式, 在熱排處接一個水溫感測器. 此方法的準確性不如引擎電腦的水溫輸出訊號, 導致水溫不能即時傳送到控制器. 等日後改成Altis電腦後應該就沒問題了. 幸好台灣地處熱帶, 用到暖氣恆溫的機會不高, 要用的時後只要切換成手動模式就可以了.

圖12.溫度設定在25度

圖13.出風口實際溫度與控制器上的溫度相近

 

我想, 我真的成功了! 

歷經兩年的籌劃, 實驗與製作, 在許多朋友的指導協助之下, 才得以完成這項改裝. 結果固然滿意, 過程寶貴的經驗才是難能可貴的. 照例我將所有細節全部放在Google Document上, 有興趣者可參考.

另外, 恆溫控制器面板也做好了. 2010年式GOA Corolla小改款即將上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瑟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