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內裝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果您是IS200/IS300車主, 應該知道IS200/IS300這台車最不可思議的設計, 就是那隻長在副駕座的手煞車, 更能體會右手臂老是被放在置杯架中的飲料瓶頂住的痛苦.

從圖示說明就很清楚, 手煞車拉柄長在副駕旁, 置杯架則靠近駕駛座, 導致右手在排檔時會被飲料瓶卡住, 不得不把手臂彎曲, 或者只能改放低的飲料瓶.

IS300 (109)  

圖1.IS200/IS300手煞車及置杯架的位置並不符合人體工學

 

這是我購買這台車以來最無法適應的事, 也無法理解當初設計者的原意為何. 雖然很勉強, 也只能開一天算一天. 不過, 我朋友可不這麼想, 總覺得應該把手煞車位置改到駕駛座處才對, 拿日本右駕的手煞車來改也許行得通.

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我還是幫他準備零件, 等到齊後花了半天時間換上去, 沒想到真得能用, 此後右手可以輕鬆地靠在扶手上操作排檔再也不會被飲料瓶擋住.

IMG_0253-s

圖2.把右駕版手煞車拉柄裝上去, 須另鑽兩個洞. 旁邊即原來的螺絲洞

IMG_0265-s  

圖3.第一次流用右駕手煞車拉柄實驗完成品

IMG_0257-s

圖4.右手靠在扶手上, 手拉煞車拉柄沒有問題

IMG_0258-s

圖5.排檔時手臂也不會被飲料瓶擋住

IMG_0259-s

圖6.當手煞車放下, 排入至D檔時會稍為碰觸到拉柄

IMG_0260-s

圖7.由上面看來很明顯兩者過於靠近, 雖不致影響排檔, 但還是有改善的空間

 

不過, 整個改裝仍有些瑕疵, 於是在準備我自己的零件同時也在想著如何改善.

這是當時改裝的照片,可以看得出手煞車非常靠近排檔桿, 如此有點不妥. 這是因為排檔座本來就是略偏向駕駛座. 一旦把手煞車改到左邊, 就會變得過於靠近.

另外, 排檔指示燈也會被手煞車拉柄擋住而看不見. 因此, 我想若能把手煞車柄再往駕駛座偏移一些就可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零件準備如下:

1.日規右駕中船
2.日規右駕手煞車拉柄及拉索
3.日規右駕手煞車皮套

IMG_0628-s

圖8.圖上是左駕中船, 圖下是右駕中船, 兩者左右相反, 但配件都可以共用

Altezza Parking  

圖9.右駕手煞車拉柄及拉索 

 

左右駕IS200/300中船幾乎是對稱的, 有些零件甚至則完全共用, 因此只要把中船處的所有零件全數換成日規即可.

手煞車改成日規型其實很簡單, 唯一麻煩的地方是要在駕駛座處車體鑽兩個洞以固定手煞車拉柄. 接著要調整手煞車拉柄的角度. 我先用幾塊墊片慢慢把拉柄墊出來, 直到找到合適的位置為止才把螺絲鎖緊, 拉柄和排檔桿之間的距離就能分開一些.

IMG_0636  

圖10.手煞車拉柄螺絲放置墊片以調整角度

IMG_0634-s  

圖11. 拆解排檔座, 可看出原廠排檔桿並非直的. 將之折直甚至反折一個角度可以爭取更多的空間

 

還有一個密訣. 原來排檔桿其實不是直的, 而是偏一個角度靠向駕駛座. 於是我把排檔座總成分解, 取出金屬排檔桿, 然後想辦法折直, 甚至再多折一個角度偏向反方向,這樣一來排檔桿和手煞車拉柄之間的距離就更有空間, 讓右手在操作排檔桿和手煞車時能更順手些.

IMG_0650  

圖12.改良版完成 

IMG_0646  

圖13.飲料瓶不會頂住手臂

IMG_0648  

圖14.操作排檔很順暢 

IMG_0649

 圖15.開車姿勢變得舒適些

IMG_0653  

圖16.手煞車略偏向駕駛, 排檔桿也不會打到拉柄 

IMG_0675   

圖17.即使排到最靠左邊的M檔, 離手煞車還有很充裕的空間

 

改裝過程要用到車台, 因為原手煞車拉索要從車底盤分開並接上新的日規手煞車拉索.

最後只要把原中船的配件相置杯架等移到日規中船, 然後按順序裝回去就大功告成. 以下是一些成果照供參考. 自後我的IS200又更舒適了.

喬瑟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停產近20年的New LLA, 想要找到日規內門板如此逸品可真是難上加難. 不僅如此, 相關配件必須使用日規專用, 跟原廠訂料得花上好幾個月.

圖1.完整的日規化New LLA

 

等這兩個條件符合後, 安裝又是一項挑戰. 97年份以前的New LLA, 車門無預留孔位, 得修改車門鈑件, 固定孔位必須重新鑽洞.

 

然而, 辛苦的工作總算有所回報, 看著美美的日規內門板一塊塊裝上車, 質感頓時提昇不少, 老車就是有這種魅力.

 

雖說改日規門板非新鮮事, 這次很難得把完整過程記錄下來, 提供給有興趣的車主參考看看.

圖2.日規門板品質果真超凡, 即使年過近20年依舊保持完美的狀態

圖3.每個車門鈑件要多鑽5個洞

圖4.把手固定鐵架要換成日規專用

圖5.特殊的螺絲, 只有New LLA用得到, 無法流用其它車款

圖6.搭配特殊的飾蓋, 缺一不可

圖7.將防水布貼回去, 再鎖上轉用的把手架

圖8.將門板裝上去, 所有孔位必須完全吻合

圖9.專用的扶手蓋

圖10.專用的電動窗飾板, 內把手則可跟97New LLA共用

圖11.後門電動開關換成LS400有燈版, 但其飾板須流用GOA Corolla或Vios的

喬瑟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窗異音似乎是所有 IS200/300 的共通毛病. 每當在行駛時傳入耳中陣陣金屬磨擦聲, 猶如唐僧念緊箍咒般魔音傳腦, 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不得不即刻處理.

 

追究其原因, 主要是天窗滑軌與車頂固定樑為鋁跟鐵不同材質, 車子一稍移動, 其接觸面便容易產生異音. 因此, 若要根治, 必需在兩種材質中間塞一層橡膠墊片, 以避免直接接觸.

 

首先, 得將整個天蓬拆下來. 其程序是先拆A, B及C柱飾板. 有簾式安全氣囊者需小心拆A柱, 除氣囊標示飾蓋下的螺絲, 下方內側還有一個固定架, 要先將A柱往下推之後才能分離.

 

接著把室內燈及車頂把手拆掉, 輕輕底把天蓬一扳就落下來了. 注意, 天蓬上方有很多排線, 不容易拆解, 所以無法將把天蓬拿出車外, 只能先把它推到一邊, 處理完一邊的天窗之後再推到另一邊.

 

由於天蓬無法取出, 活動空間有限, 請務必注意自身安全, 避免扭到, 同時也要小心別壓到天蓬.手要接觸內裝時, 最好先洗手, 以免留下髒汙.

 

天蓬一旦落下, 便能看到整個天窗的結構. 天窗最主要的異音是發生在駕駛座的B柱上方, 即鋁質天窗滑軌和鐵質橫樑的交接處, 剛好在駕駛者頭頂的左上方.

 

仔細看, 原廠其實已經貼了一層薄薄的隔音墊, 但仍不夠. 早期的IS200甚至沒有貼, 難怪異音連連.

 

取下兩顆小螺絲, 即可發現, 其間隙非常小, 即使想塞1mm的墊片都很難. 除非整個天窗卸下來, 把鉚釘打掉, 才有辦法貼墊片. 在這種情況下, 只能用手稍為把黑色車頂固定架扳開, 想辦法將1mm的的墊片塞到螺絲洞處, 然後鎖上螺絲.

 圖1.天窗異音的癥結點- 天窗滑軌和橫樑接觸面的螺絲固定處, 需塞1mm的墊片以填滿其間隙

 

另外, 天窗的每一側都有三個固定架, 可先將一側的螺絲卸下, 天窗即可斜一邊, 然後把每個固定架的螺絲處也貼上墊片後再鎖回去. 車子另一邊比照辦理.

圖2.天窗一側共有三個固定架, 螺絲孔處皆貼一層墊片

圖3.貼墊片以避免金屬鈑件直接磨擦, 特別是鋁和鐵兩種不同材質之間.

 

既然天蓬已拆下, 車頂鈑件順便貼制震墊及隔熱毯, 以減緩下雨時雨滴落車頂的撞擊聲.

圖4.車頂鈑金部份先貼一層制震墊

圖5.再貼一層隔熱毯

 

 

最後, 依反順序把天蓬及內裝復原. 上路測試看看, 果然異音不見了, 這才像該車廠應有的品質. 處理時間總共花了3~4小時, 效果無價.

 

本DIY最好有兩個人才有辦法施工. 以下由專業的簡小老闆示範拆天蓬的步驟.

 

 

圖6.先拆下四門的帆布條

圖7.拆C柱飾板不難, 但要注意固定扣別掉入後座椅內就難拿了.

圖8.拆遮陽板

圖9.拆遮陽板固定扣螺絲

圖10.用Y型起子把固定扣座取下

圖11.拆遮陽板時有個插頭要小心拆解

圖12.打開A柱飾板氣囊標示蓋, 內有一顆螺絲

圖13.用十字套筒拆螺絲

圖14.將A柱飾板往下壓

圖15.再往外掀

圖16.紅色框框處即是固定架

圖17.用一字起子將車頂把手飾蓋翹開

圖18.用十字套筒拆螺絲

圖19.螺絲不必完全拆下

圖20.用一字起子橇開閱讀燈外飾板

圖21.用手扳下來

圖22.用十字起子拆下螺絲

圖23.用十字起子拆下室內燈螺絲

圖24.拆天窗外飾條

圖25.拆B柱安全帶飾蓋

圖26.用14號套筒拆螺絲. 此螺絲很緊, 需用力一點

圖27.將B柱下飾板扳開

圖28.下面有兩顆螺絲也要拆

圖29.B柱飾板上方有個扣子, 還有個勾勾, 要小心拆

圖30.天蓬已可準備落下

圖31.天蓬終於落下

圖32.注意天蓬背面有很多排線, 沒把握的話就別拆, 把天蓬留在車內

喬瑟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還記得去年一台New LLA成功移植日規AE111後座出風口, 堪稱全台唯一, 遺憾的是沒有專用地毯. 然而, 驚奇的發現總是隱藏在平凡的事件中.

http://tw.myblog.yahoo.com/joseph-corollaclub/article?mid=1221&prev=1712&next=1173&l=f&fid=6

 

星期天的早上, 又濕又冷, 好不容易爬出被窩, 因為受朋友所託, 要把New LLA的內裝換成灰色, 順便做隔音. 藍改灰似乎是New LLA車主共同的宿命, 難怪最近殺肉廠只剩藍色和棕色內裝, 原來都被殺光了.

 

冬天我最喜歡待在地下室車庫, 很暖和又沒蚊子, 朋友也喜歡來我這邊搞東搞西. 好吧, 廢話不多說, 先把內裝拆光. 前天忙了一整天, 精神還沒恢復, 只好請朋友自己動手, 我則開始準備隔音材料.

圖1.New LLA灰化的最後兩步, 換掉藍色地毯. 下階段將更換儀表總成

 

三個小時後底盤隔音已完成, 照樣先貼上一層制震墊, 然後再鋪上厚到不能再厚的隔音毯. 要注意駕駛座踏板部位不能貼太厚, 以免影響踏板行程.

圖2.底盤隔音-副駕貼制震墊

圖3.底盤隔音-正駕貼制震墊

圖4.最後鋪上隔音毯

 

車主還事先佈好電瓶後移的線組, 倒車影像, 還有特仕車才有的空氣清淨機等.

 

最後再鋪上灰色地毯就可以完工, 也許還有時間補個眠. 我先用吸塵器清乾淨, 但是,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這塊地毯有點不一樣, 前座怎麼有兩處隆起?

 

頓時睡意全消, 仔細再盤查一遍, 竟然是New LLA後座出風口專用地毯耶?! 從那裡殺來的車主也不記得了, 只能推測可能是New LLA 92-93年間第一批進口少數的幾台. 也有可能是平行輸入車. 只是連ToyoDIY都沒記載的後座出風口活生生出現在眼前(註*), 令人跌破眼鏡.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功夫, 於是二話不說, 徵求原車主的同意後, 趕緊Call那位車主前來, 正好可以互換地毯.

圖5.無意中發現New LLA專用後座出風口地毯

 

該車主聞聲立即放下手邊的會議 (ps: 星期天還開會實在太沒人性了), 兩個小時後出現在門前, 果然是好樣的.

 

三個人又花了好幾個小時, 終於把兩台車的地毯換好. 實在要感謝原車主的慷慨相讓, 這台New LLA後座出風口完整度百分百, 終於可以明正言順換上備料許久的正GOA Corolla S地毯. 讚!

圖6.地毯換裝中

圖7.前座角度完全符合

圖8.後座預留孔開得剛剛好

 

該車主趁機換上新編皮好的換檔三幅方向盤, 還有預留好專用後擋雨刷撥桿, 似乎把開會的事拋得一乾二淨, 果然是好樣的.

圖9.新換檔方向盤, 為3S-GTE自手排做準備. 還有全新三幅專用定速撥桿.

圖10.New LLA專用後擋雨刷撥桿

 

這台New LLA好料都在上面, 簡直比特仕版還精裝.

圖11.好多按鈕喔~

天黑了, 三個人都累壞了. 兩位車主皆大歡喜, 各取所需, 也算值得了.

 

[註*] New LLA確實有後座出風口, ToyoDIY有記載, 只是查不到料號. 特此更正.

喬瑟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三幅方向盤篇中曾提及方向盤有分前期跟後期,   我們的車僅適用前期, 後期固定點處不同會造成方向燈無法自動回撥. 這點很可惜, 尤其品相好的前期方向盤越來越難找, 反倒是漂亮的方向盤都是後期的.

 

然而, 並非不能用, 只要加裝一個轉接座就能克服固定的問題.

 

一位族友曾送我兩個自製的轉接座, 效果很好, 可惜都給別人用掉了, 自己一個也沒留. 於是我請高手用CNC直接開一個模型出來, 既精準又可大量製作, 日後看到心儀的方向盤再也不用擔心適用的問題.

圖1. 本篇的主角 - 方向盤轉接座

 

轉接座安裝很簡單, 角度完全符合, 只要套上去就可以了.

 

圖2. 合體成功

 

接下來我就可以把美美的方向盤給裝上去. 不過, 在此之前還有一個工作要做. 由於日規沒有定速, 方向盤護蓋自然沒有開洞可以裝定速撥桿. 這也不難, 自己挖個洞就好了.

圖3. 方向盤護蓋右側挖個洞以容納定速撥桿

 

為了做到原廠樣式, 洞口的防塵套也得一併移植上去. 這個工作有點煩複, 我利用New LLA四幅方向盤的防塵蓋, 想辦法裁剪成適合的尺寸, 然後用三秒膠固定即可, 如此就美觀多了.

圖4.New LLA四幅方向盤的防塵蓋

圖5.先把周圍不需要的部份切掉

圖6.再修邊一下

圖7. 用磨具, 銼刀, 砂紙將蓋子厚度磨薄到0.5mm左右

圖8.用三秒膠貼住

圖9. 外觀很吻合

圖10. 原廠樣式達成

圖11. 換檔方向盤安裝完成. 爽度一百.


[後記]

嗯. 裝上這隻換檔方向盤, 也算是邁向MR-S自手排的第一步.  看似簡單的改裝, 其實花了不少功夫, 光安裝一個旋轉線圈就搞了很久. 原因是GOA的旋轉線圈只有4條線(喇叭1條, 定速3條), 若要加上換檔功能, 至少要有6條線(換檔2條) .

 

圖12. GOA原廠旋轉線圈只有4條線

 

這是非常麻煩的事, 因為根本找不到GOA專用的6條線旋轉線圈, New LLA也不合, 無計可施的情況下, 只好先找一個類似的旋轉線圈, 東磨西剪, 總算給它弄上去, 看來似乎可行.

圖13.6條線旋轉線圈搞定, 日後換檔功能就能用了.

 

MR-S自手排之路不好走, 整個電路系統雖不難理解, 要把它融合到GOA車上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複雜之程度超乎想像,  對我這個外行人而言實在是很艱困的挑戰. 每天都有新的發現和新的難題等著去克服, 搜遍整個Google似乎沒人遇到跟我一樣的問題 (自解: 應該說沒有人跟我一樣傻).

Anyway, keep walking. 

喬瑟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東西很神奇, 只要在方向盤內裝上這個270公克重的塊狀物, 就可以減緩方向盤震動.

很難令人相信, 不過已經有很多Camry, Wish等車主證實確有其效果, 引起我的好奇.

這個不起眼的東西英文叫Steering Damper, 估且叫方向盤減震器.

我查了日本Yahoo拍賣, 果真方向盤裏面有這個東西, 只是並非每款方向盤都有加裝. 而台灣販賣的車款想當然爾早被原廠給偷掉了.

圖1.日規四幅方向盤, 可以很清楚看到有附減震器

圖2.日規三幅方向盤

方向盤減震器有很多款型式, 以搭配不同方向盤. 其原理很簡單, 它的材質是硬橡膠, 黏著在鐵架處是可活動的, 當車子入檔時傳到方向盤的震動即可被減震器給抵消掉, 就像引擎腳的作用一樣.

圖3.其中一款方向盤減震器

圖4.紅色方框所示即為橡皮與固定鐵架黏著處, 可隨之上下左右擺動

 

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那麼我們的車能否加裝呢? 很不幸地, Corolla用的三幅或四幅方向盤都沒有預留此功能, 只能靠自己改了.

小謝借我一組日規Lexus GS300用的三幅方向盤減震器, 尺寸大小還滿合適的. 仔細仗量後, 決定拿我的方向盤來實驗.

圖5. 日規Lexus GS300所使用的減震器, 紅色框內是我修改的部份

安裝方向盤減震器必須確保作動時不會被其它外物所阻擋, 以維持其慣性, 因此位置的選擇要很謹慎.

我修改方向盤本體, 用電動磨具挖出兩個約3mm深的凹洞以固定方向盤減震器的鐵架, 然後鎖上螺絲.

圖6.方向盤本體上端處磨出兩的凹洞

由於減震器跟氣囊靠得很近, 按喇叭時會被氣囊後方的螺絲給頂住. 做法有兩種; 可修短氣囊螺絲長度, 或者把減震器邊緣磨掉一些. 我選擇後者(如圖5所示).

圖7.裝上減震器並固定

 

方向磐後蓋飾板則要切掉一些, 讓減震器整個露出來. 確定減震器可自由活動後, 整個改裝即已完成.

圖8.修改方向盤背蓋飾板, 讓整個減震器露出來

圖9.改裝完成

最後方向盤裝回車上, 啟動入檔測試, 再開冷氣看看, 抖動真得變小一點了. 新款車所使用的減震器(如圖1)靈敏度更佳, 如能改得上去, 效果會明顯.

圖10.測試所有功能如喇叭等是否正常


不妨參考看看.

 

[後序]

看似簡單的改裝其實並不容易, 為了找出合適的位置, 我犧牲掉一隻方向盤(幸好不是我的, 哈~); 還有手磨得快斷了. 成功的確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補充-20100901]

最近才發現的, GOA Corolla原廠四幅方向盤中竟然有附減振器?  實在令人太意外了. 或許是因四幅方向盤較重才需要配重.

圖11. GOA Corolla原廠四幅方向盤

圖12.專用減震器, 三幅方向盤不適用

喬瑟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篇文章曾提到, GOA Corolla(AE110)在美國某些州配有後座出風口的設備. 事實上, 日規AE111也有.

本篇的車主便是將日規AE111後座出風口成功移植到New LLA(AE100)上, 根據車主的回應是: 爽度100.

圖1.後出風口-左

圖2.後出風口-右

圖3.左右出風口由風箱下方接出

圖4.蓋回地毯, 只露處出風口尾段

 

然而, 無論是日規AE111或者是美規AE110, 配有後座出風口的車非常稀少, 更別說找得到中古品.

很幸運地我幫車主找到了一組. 而且一經比對, 竟然跟GOA用的一模一樣, 沒有左右駕的問題.

GOA Corolla當然可直上, New LLA想流用也只需修改風箱的下出風口 (照片後補), 還算容易. 麻煩的是必須拆內裝及地毯.

雖然大體上OK, 不過車主還少了兩樣東西: 後出風口專用的地毯和腳踏墊. 同樣都很難找. 目前僅有我收集到完整的一組, 打算等裝恆溫時一起上.

 圖5.一般地毯

圖6.後出風口專用地毯

圖7.GOA Corolla S專用腳踏墊, 前面有缺角

圖8.左前腳踏墊

喬瑟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